变与不变,既是一个现实问题,也是一个哲学问题。
当一个时代处于秩序失控,社会剧烈变动时,人们的思想也会天马行空,百花开放,百家争鸣。在这样的社会土壤中,很自然的就会涌现出许多伟大的人物,提出他们的思想,希望能为这个变动失序的时代提供自己的解决良方。
一切思想都是当下时代背景的折射。
比如,在春秋战国时代,传统的“礼乐”秩序日趋崩溃,各国间相互以力征伐,旧秩序逐渐崩溃,而新秩序的建立还看不到任何的苗头。在此时代背景下,诸子兴起,提出他们各自的救治社会和国家的“药方”。“百家争鸣”的时代就此正式开启。
就治国理政而言,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儒、墨、道、法四家。
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,主张“仁政”,强调道德修养和礼制的重要性。儒家认为,通过教化和礼仪可以使人向善,从而达到列国罢兵,社会和谐,重现周王朝时期的“礼乐”秩序。
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,主张“兼爱”和“非攻”,提倡人人平等的兼爱和反对无谓的战争,亦反对国君的暴政。墨家不仅如此提倡,更是自己身体力行。他们自己生活简朴,重视并精于工程、器械的制造,连弩车、转射机就是墨家所造。他们奔走列国,帮助弱国抵抗强国入侵,止楚攻宋的故事,更是让世人对墨家刮目相看。墨家,在当时算是一个奇特且又让各国又敬又怕的存在。
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,主张"无为而治",认为国君不要干预社会,一切都顺应自然,从而实现社会太平。
以商鞅、申不害、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,则主张“以刑去刑”“重刑爱人”,通过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,强调统治者的权威和法律的严格执行。
以上各家在当时都颇具影响,各有自己的粉丝和追随者。
但是很显然,虽然思想观点可以多样,但在特定时代,能解决时代问题的更佳选择方案只能是一个,不可能是多个。
展开全文
“礼乐”制度,适合周朝那个生产力还不发达,人心还比较淳朴的阶段。周朝的“礼乐”,通过等级制度,规范了各种符合等级身份的吃、穿、住、用、行等方方面面的礼仪。这在一个社会关系相对简单、人心比较淳朴的时代,也许是有用的。
但是,春秋中后期,铁器发明并用于农业生产,生产力开始迅速发展,社会经济也迎来新的变化。科技的进步,促进生产工具的革新,进而会推动生产力的大发展,并引发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。
铁器的广泛使用,最终引发了土地兼并大战,诸侯之间连年征伐,许多小国被大国逐渐蚕食兼并。同时,周王室日渐衰落,各诸侯国也不再尊王室为大,各国凭实力说话,原有的社会秩序开始土崩瓦解。
在这样的秩序下,很显然,儒家的“仁政”“王道”的思想,已经显得不合时宜。而道家的“无为而治”只会让自己成为别人案板上的“鱼肉”。同样的,墨家的“非攻”“兼爱”也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幻想。
秦国深刻的意识到,在大争之世,首要的目的就是如何让国家生存下来,不被周边强国所瓜分所灭国。而商鞅提出的围绕“耕战”的争霸理念,恰恰切合了当时秦国的现实需求。
于是,秦国采纳了强调“变法”“重刑”“耕战”“集权”的法家士子商鞅,开启了秦国的变法图强之路。商鞅坚定认为,“圣人苟可以强国,不法其故;苟可以利民,不循其礼。”正是这样的打破旧式传统礼制,而代之以富民,追求变法以强国的法治思想,切合了当时的生存要求,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,为秦国开出了治国理政的正确药方。
在一个新旧时代交替,旧秩序逐渐崩溃,新秩序还在酝酿未成熟的失序时代,唯有让自己强大,继续留在餐桌上,而不是成为一道菜,才是唯一正确的生存 *** 。
回到现代企业管理,虽然每个企业的管理 *** 各有特点,但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,其内在的治理逻辑,必然要遵从两个方面:一方面,要遵循最核心的生存需求;另一方面,又要与时俱进,跟上时代的步伐。
如何让企业生存下来,并且能活的久,活的好。这是企业治理永恒不变的法则。
比如任正非对华为的要求,就是如何活下去。他一直在提醒华为,让华为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生存意识。他不断提出诸如,“华为的红旗能打多久?”“华为的冬天”“把寒气传递给每一个人”等这样的论断,就是提醒华为始终保持清醒的大脑,不要忘乎所以,不要心生懈怠。
在保持这种清醒的危机意识的同时,华为又不断向外部学习,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,天天在求新求变:打破旧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;在流程上不断优化;在研发上不断投入;供应链集成化管理;财经要围绕业务,做到业财人合一,等等。
人类历史上,每一次新科学、新技术的发明和推广使用,都会逐渐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,随之而来的则是原有秩序的失衡与变动,历史随之进入一个大变局阶段,各种新旧力量开始发生碰撞、融合、重构,直到产生新的历史秩序。
所谓秩序,本质上就是谁更有力量、更强大,由谁说了算,是力量的位置排序。
国家秩序的变动如此,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秩序变动也是如此。
18世纪末,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之一次科技革命,引发世界局势大变动,造就了大英帝国的日不落传奇。同时也让中国,这个曾经一度领先世界的古老东方大国,遭遇了西方列强的欺辱、压迫的百年国耻。
19世纪未到20世纪初,以发电机和电动机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,再次引发国际力量变化,最终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,同时,也让英国从王座跌落,拱手让出统治世界的权杖。
20世纪中期,以原子能、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,让苏联和美国成为绝代双娇,并开启二战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美苏争霸。最终,苏联在20世纪90年代解体,为美苏争霸画上句号。世界由此进入美国当霸主的一超多强时代。
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,通信科技迅速发展,从1G到2G到3G到4G,直到现在5G,技术发展还在迅速演进和变化。
在当下各种新型技术不断涌现的背景下,企业间竞争也越来越激励,越来越内卷。企业要想活下去,并且活的久,活的好,同样就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像秦国一样的“耕战”战略。
这个 “耕战”战略,就是苦练内功,强势扩张。
企业管理,说一千道一万,其最核心的东西,无外乎两个方面:一是如何提升自己内部的战斗力,一是如何实现业务的对外扩张。这是企业管理永恒不变的主线。
当初国内电子科技市场,面临两条路线之争:“贸工技”与“技工贸”。面对争论,任正非带领的华为选择了沉默,但是却坚定的选择了“技工贸”的路线,并把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的美国,全面向美国学习。
历史发展证明,任正非选择“技工贸”路线,选择坚定向美国学习,对于华为而言,是一个英明的抉择。
时至今日,昔日的“贸工技”代表,某想风光不再,甚至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,而当年默默无闻坚定选择了“技工贸”的华为,挺起了共和国科技的脊梁,成为中美科技战中的最中坚力量。
但是,客观而言,在那个“技”与“贸”争论的特殊年代,选择“贸”路线,也无可厚非。毕竟,谁不想快速赚钱,快速做大呢?而问题的本质,也许不是“技工贸”和“贸工技”的对错,而是在于“贸工技”在贸易的成功中,似乎最后迷失了方向,而忘了还有“技”。
在百家争鸣的时代,秦国保持清醒的头脑,敏锐的意识到生存、图强才是解决时代问题的良药,于是采纳“耕战强国”为自己的治国原则,最终,不仅国强民富,还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厚实的基础。
而在科技大发展的今天,以华为为首的众多企业,保持开放心态,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,在研发上不断投入,与时俱进,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生存和竞争优势。
由此观之,不论是历史经验也好,还是当下的企业实践也罢,都在提醒我们每一个企业管理者,不论时代环境如何变化,作为企业家,始终要面对两个问题:企业如何生存下去的“不变”要求,与企业要更好活下去就必须要求新求变的与时俱进的“要变”需求。
不变,是为了坚持初心,变,是为了实现更好发展。
作者 | 德石羿咨询顾问 贾生安
39天前
32分前